液體拋光臘是一種以“液體載體 + 研磨顆粒 + 助劑”為核心成分的拋光材料,憑借“易涂抹、拋光效率高、殘留少”的特點,廣泛應用于金屬、石材、木材、塑料等材質的表面光澤提升與瑕疵修復。
?
液體拋光蠟的性能由成分組合決定,不同成分對應不同的拋光精度(從 “粗拋去瑕疵” 到 “精拋增光澤”),核心成分包括三類:
研磨顆粒(核心功能成分):決定拋光的 “切削力”(去除表面劃痕、氧化層的能力)與 “光澤度”,按粒徑從大到小分為:
粗磨顆粒:如氧化鋁(粒徑 5-20μm)、碳化硅(粒徑 3-15μm),適用于 “去瑕疵”(如金屬表面劃痕、石材毛邊),拋光后表面粗糙度降低;
精磨顆粒:如二氧化硅(粒徑 0.5-5μm)、氧化鉻(粒徑 0.1-3μm),適用于 “增光澤”(如金屬鏡面拋光、木材涂層提亮),拋光后表面形成鏡面或高光效果;
超精磨顆粒:如納米二氧化硅(粒徑<0.1μm),適用于精密材質(如光學玻璃、塑料鏡片),拋光后無研磨痕跡,透明度高。
液體載體(分散與輸送成分):負責將研磨顆粒均勻分散,同時便于涂抹與清洗,常見載體包括:
礦物油(如石蠟油、煤油):適配金屬、石材拋光,潤滑性好,拋光時不易發熱;
水基載體(如去離子水 + 表面活性劑):適配木材、塑料、家電外殼(怕油材質),易清洗、無油污殘留,環保性更強;
溶劑型載體(如酒精、乙二醇):適配玻璃、陶瓷,揮發快,拋光后表面干燥迅速。
助劑(輔助功能成分):提升拋光效率與穩定性,常見助劑包括:
防銹劑(如磷酸酯、苯并三氮唑):金屬拋光專用,防止拋光后金屬表面氧化生銹;
消泡劑(如有機硅消泡劑):避免拋光過程中產生氣泡,導致拋光不均;
增光劑(如聚硅氧烷):提升拋光后表面的光澤持久性,尤其適配家具、汽車漆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