拋光膏的使用需遵循 “選對類型→匹配工具→規范操作” 的流程,才能高效達到拋光效果并避免損傷工件,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可拆解為以下兩部分。
?
那么,大家知道拋光膏有哪些標準使用方法嗎?
1. 拋光前準備:明確需求與預處理
選對拋光膏類型:根據工件材質和拋光目標選擇(如不銹鋼粗拋用氧化鋁粗拋膏,精拋用氧化鉻精拋膏;塑料拋光需用專用塑料拋光膏),避免用錯導致劃痕或拋光無效。
清潔工件表面:用酒精或清洗劑擦拭工件,去除表面油污、灰塵和氧化層(如金屬銹跡),若有深劃痕,需先用砂紙(800-1200 目)預打磨,再進行拋光。
匹配拋光工具:根據拋光階段選擇工具,粗拋用百葉輪、砂輪;中拋用羊毛輪、麻布輪;精拋用棉布輪、海綿輪,工具需提前安裝在拋光機上并調整轉速(金屬粗拋 1500-2500 轉 / 分鐘,精拋 2500-3000 轉 / 分鐘)。
2. 拋光中操作:控制力度與順序
上膏方式:將拋光膏少量均勻涂抹在拋光輪表面,啟動拋光機后,讓拋光輪空轉 1-2 分鐘,使膏體均勻附著在輪面上,避免直接大量涂抹導致膏體飛濺。
拋光角度與力度:手持工件與拋光輪保持 30°-45° 角,輕壓工件(力度以不產生明顯形變為宜),勻速移動工件,確保每個區域都能被拋光輪覆蓋,避免局部長時間停留導致過熱(尤其塑料、軟金屬工件)。
按階段遞進:先粗拋去除表面缺陷,待表面無明顯劃痕后,更換中拋膏和對應工具;中拋后表面光滑度提升,再換精拋膏和棉布輪,直至達到目標光澤(如鏡面效果)。
3. 拋光后處理:清潔與防護
清潔殘留膏體:用干凈棉布或無紡布擦拭工件表面,去除殘留的拋光膏(金屬件若有頑固殘留,可蘸少量酒精擦拭),避免膏體殘留導致生銹或影響后續加工(如噴漆、電鍍)。
后續防護處理:金屬工件拋光后,若需防銹,可涂抹薄層防銹油或噴漆;塑料、石材工件可噴涂保護劑,延長光澤保持時間。